??鐵嶺市生態環境局現將《鐵嶺市空氣質量持續改善行動實施方案(征求意見稿)》全文公布,征求社會各界意見。歡迎有關單位和各界人士于2024年11月4日-2024年12月4日登陸鐵嶺市人民政府網(tieling.gov.cn),對征求意見稿提出意見。意見可以通過信函或者電子郵件郵寄到鐵嶺市生態環境局。
??電子郵箱:tlhbdqk2023@163.com
??通訊地址:鐵嶺市凡河新區金沙江路46號鐵嶺市生態環境局大氣科
??郵政編碼:112000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印發<空氣質量持續改善行動計劃>的通知》(國發〔2023〕24號)《遼寧省人民政府關于印發〈遼寧省空氣質量持續改善行動實施方案〉的通知》(遼政發〔2024〕11號),深入打好藍天保衛戰,切實保障人民群眾身體健康,以空氣質量持續改善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本方案。
??一、主要目標
??到2025年,全市PM2.5平均濃度降至34微克/立方米以下,優良天數比率達到88.3%以上,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數比率控制在0.7%以內,氮氧化物和VOCs排放總量比2020年下降比例達到省考核要求。
??二、優化產業結構,促進產業產品綠色升級
??(一)堅決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項目盲目上馬。新改擴建項目必須符合國家產業政策,落實國家產業規劃、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方案、碳排放達峰目標等相關要求。加快退出重點行業落后產能,重點領域設備更新升級和工藝流程優化改造,加快淘汰落后低效設備、超期服役老舊設備。(市發展改革委、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生態環境局,各縣(市)區政府、經開區管委會負責落實。以下均需各縣(市)區政府、經開區管委會落實,不再列出)
??(二)推動產業綠色低碳發展。進一步排查不符合城市建設規劃、行業發展規劃、生態環境功能定位的重污染企業,嚴防“散亂污”企業反彈。積極創建綠色工廠、綠色工業園區。推動綠色環保產業健康發展。(市生態環境局、市發展改革委、市工業和信息化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實施低VOCs原輔材料源頭替代。
??1.開展多部門聯合執法,督促相關企業嚴格執行涂料、油墨、膠粘劑、清洗劑VOCs含量限值標準。對相關產品生產、銷售、使用環節VOCs含量限值執行情況,每年至少開展一次使用企業抽檢(覆蓋20%),曝光不合格產品并依法追責。(市市場監管局、市生態環境局、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2.深入排查使用涂料、油墨、膠粘劑、清洗劑等原輔材料企業,摸清涉VOCs產品類型及原輔材料使用比例和用量,建立管理臺賬,并制定低VOCs含量原輔材料源頭替代計劃。推進木質家具、汽車零部件等行業企業實施低VOCs含量原輔材料替代。在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中,推廣使用低VOCs含量涂料和膠粘劑。(市生態環境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市市場監管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優化能源結構,加速能源清潔低碳高效發展
??(四)大力發展新能源和清潔能源。按照省方案要求原則上不再新增自備燃煤機組,支持自備燃煤機組實施清潔能源替代。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達到13.7%左右。電能占終端能源消費比重達到15%左右。實施工業爐窯清潔能源替代,有序推進以電代煤,穩妥推進以氣代煤。(市發展改革委、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生態環境局、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市農業農村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五)積極開展燃煤鍋爐關停整合。縣級及以上城市建成區原則上不再新建35蒸噸/小時及以下燃煤鍋爐。到2025年,持續推進淘汰10蒸噸/小時及以下燃煤鍋爐,城市建成區基本淘汰35蒸噸/小時及以下燃煤鍋爐。(市生態環境局、市發展改革委、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六)持續推進清潔取暖。因地制宜整村、整屯推進民用、農用散煤替代。2025年底前基本完成主城區城邊村清潔取暖改造。鐵嶺縣、銀州區兩地政府要積極推進2023至2024年包裝的兩批煤改電清潔取暖項目。積極推進空氣能清潔取暖項目,力爭2024年12月底前完成,要堅持以先重點區域后一般區域為原則,優先解決核心區域散煤污染問題及電網配套問題,確保重點區域散煤治理資金發揮出較好的生態環境效益。完成散煤替代的城區、縣城及村屯必須保障居民生活和清潔取暖用電、用氣需求,防止散煤復燒。嚴厲打擊劣質煤銷售,依法全面取締高污染燃料禁燃區內散煤銷售網點。(市發展改革委、市財政局、市生態環境局、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市市場監管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四、優化交通結構,大力發展綠色交通運輸體系
??(七)持續優化調整貨物運輸結構。推動公鐵等多式聯運,推進大宗貨物“散改集”。到2025年,鐵路貨運量比2020年增長10%左右,鐵路貨運量占比達到15%左右。(市交通運輸局、市自然資源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八)加快提升機動車清潔化水平。在火電、鋼鐵、煤炭、有色等行業和物流園區推廣新能源中重型貨車,發展零排放貨運車隊,到2025年,大宗貨物清潔方式運輸比例達到省考核要求,確保中央環保督察整改任務不反彈。(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交通運輸局、市發展改革委、市生態環境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九)強化非道路移動源綜合治理。推動鐵路貨場、物流園區、工礦企業內部非道路移動機械綠色發展。到2025年,全面實施非道路移動柴油機械第四階段排放標準。強化排放控制區管控,基本消除非道路移動機械“冒黑煙”現象。開展非道路移動機械編碼登記,到2025年10月底前,完成城區工程機械環保編碼登記三級聯網。(市交通運輸局、市生態環境局、市農業農村局、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市市場監管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全面保障成品油質量。加強成品油進口、生產、倉儲、銷售、運輸、使用全環節監管,堅決打擊將非標油品作為發動機燃料銷售等行為。提升貨車、非道路移動機械油箱中柴油抽測頻次,溯源追究相關主體責任。(市商務局、市市場監管局、市公安局、市生態環境局、市交通運輸局、鐵嶺海關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五、強化揚塵污染防治和精細化管理
??(十一)加強揚塵污染治理。
??1.工業企業揚塵整治。以銀州區原高速公路北出口附近沙場、商混企業群,匯工街西大氣國控點位周邊再生資源集中拆解區域;鐵嶺電廠、清河電廠為重點的揚塵集中區域;鐵嶺縣工業園區周邊揚塵企業群;各縣區水泥廠、獨立粉磨站企業及周邊采石場集中區域;各縣區采石場為重點的管控區域;調兵山市煤場、灰廠集中區域為重點,對工業企業料場、堆場苫蓋情況進行實地檢查,逐一查看抑塵措施落實情況。對違法行為依法查處,限期整改。(市生態環境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2.建筑施工揚塵整治。對建筑施工地(含市政工程)開展監督性檢查,嚴格要求建筑施工地落實“六個百分百”施工要求。對未開工企業也要嚴格要求企業對施工地內裸露土堆、料堆進行苫蓋。持續推進裝配式建筑發展,到2025年,裝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積比例達到30%。(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3.道路揚塵整治。一是嚴查渣土運輸。開展上路執法檢查,對未采取苫蓋、封閉等措施的違規運輸渣土車依法查處。二是提高機械化清掃率。到2025年,城市建成區道路機械化清掃率達到80%左右,縣城達到70%左右。對不能采取機械濕掃的路面要增加人工清掃頻次。(市交通運輸局、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二)加強礦山生態修復治理。加強露天礦山揚塵管控,依法關閉安全生產、生態環境限期整改不達標礦山。打好打贏科爾沁沙地殲滅戰,筑牢我國北方生態安全屏障。(市自然資源局、市發展改革委、市生態環境局、市應急管理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三)加強秸稈綜合利用和禁燒。
??1.提高秸稈離田效能。秋收后加快推進秸稈打包離田,并嚴格落實水稻控茬收割標準要求,培育壯大秸稈利用經營主體,健全秸稈收儲運服務體系以及秸稈綜合利用監測評價體系,實現秸稈綜合利用率穩定在90%以上。(市農業農村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2.加強秸稈焚燒管控。嚴禁夜間焚燒秸稈,生態環境與氣象部門建立研判機制,對研判出的不利氣象條件,及時對各地下達《預警函》;動態更新四級網格化監管責任清單,壓實秸稈監管責任;持續開展巡查管控,確保重點時段、氣象條件不利的情況下秸稈禁燒得到有效管控;綜合運用衛星遙感、高清視頻監控、無人機等技術手段,強化不利氣象條件下的監管;堅決避免因備耕生產或屬地集中、突擊焚燒秸稈引發重污染天氣,堅決避免焚燒秸稈引發出現交通事故及山火等問題。(市生態環境局、市氣象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六、降低污染物排放強度
??(十四)強化VOCs全流程、全環節綜合治理。生態環境執法部門要以揮發性有機液體儲罐、揮發性有機液體裝卸、敞開液面、LDAR、有機廢氣收集設施、有機廢氣旁路情況、有機廢氣治理設施、加油站、非正常工況、VOCs含量、監測與管理等為重點,對涉揮發性有機物企業進行全流程排查。對發現存在的問題建立清單臺賬,督促企業制定可行的整改措施,定期調度整改進展,確保按期完成。定期開展儲罐密封性檢測,污水處理場所高濃度有機廢氣要單獨收集處理,含VOCs有機廢水儲罐、裝置區集水井(池)有機廢氣要密閉收集處理。企業開停工、檢維修期間,及時收集處理退料、清洗、吹掃等作業產生的VOCs廢氣。企業不得將火炬燃燒裝置作為日常大氣污染處理設施。(市生態環境局)
??(十五)推進重點行業和區域減排。加快推進鋼鐵企業于2025年6月底前完成(有組織、無組織、清潔運輸等)超低排放改造,12月底前完成監測評估;加快推進65蒸噸/小時及以上的燃煤鍋爐企業于2025年底前完成超低排放改造(非電鍋爐完成有組織;帶電鍋爐完成有組織、無組織);有序推進水泥熟料、粉磨站企業超低排放改造。(市生態環境局、市發展改革委、市工業和信息化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六)開展餐飲油煙、惡臭異味和氨污染防控。嚴格居民樓附近餐飲服務單位布局管理。擬開設餐飲服務單位的建筑應設計建設專用煙道。開展餐飲服務業油煙污染專項整治,確保餐飲服務業經營單位油煙凈化設施應安盡安,并正常使用,對非法經營的露天燒烤行為依法查處。強化惡臭異味擾民問題排查整治,對重點工業園區、重點企業安裝運行在線監測系統。穩步推進大氣氨污染防控。(市生態環境局、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市農業農村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七、完善大氣環境管理體系
??(十七)加強城市空氣質量達標管理。編制實施大氣環境質量限期達標規劃,明確達標路線圖及重點任務,并向社會公開,到2025年底前實現空氣質量達標。(市生態環境局)
??(十八)完善區域大氣污染防治協作機制。嚴格落實沈陽現代化都市圈大氣污染防治聯防聯控各項工作措施,加強采暖季污染天氣應對能力,通過聯合會商、同步應急、協同整治,力爭重污削峰、清污保良,保障空氣質量持續改善。(市生態環境局)
??(十九)完善重污染天氣應對機制。2024年底前修訂完善市、縣兩級政府及市直有關部門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優化重污染天氣預警啟動標準,提高區域污染過程預報準確率。推進重點行業企業提升環??冃?,重污染天氣預警期間實施差異化管控措施。結合排污許可制度,確保應急減排清單覆蓋所有涉氣企業,每年9月底前完成應急減排措施清單修訂。每年10月底前組織開展一次應急演練,強化部門之間聯防聯控,并及時做好總結評估。(市生態環境局)
??八、加強能力建設,嚴格執法監督
??(二十)提升大氣環境監測監控能力。進一步推進PM2.5和臭氧協同治理監測網絡建設。推動在清河區設置國控空氣質量監測點位,通過增設空氣質量監測點位,進一步準確體現出我市環境空氣質量的實際情況。配合省生態環境廳在昌圖縣、開原市、調兵山市各新建1個縣區環境空氣質量自動監測站,用于評價縣級城市環境空氣質量。定期更新大氣環境重點排污單位名錄,確保符合條件的企業全覆蓋。推動大氣環境重點排污單位依法安裝自動監測設備,與生態環境部門聯網并穩定運行,推動企業安裝工況監控、用電(用能)監控、視頻監控等。建設重型柴油車和非道路移動機械遠程在線監控平臺。(市生態環境局、市氣象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十一)強化大氣環境監管執法。拓展工業用電量監控、衛星遙感、熱點網格等遠程信息化監管技術手段,強化數據分析應用,提升監管效能。建立市縣區級異地交叉監督幫扶工作體系,指導基層提升監管水平。實施多部門聯合執法,依法打擊生態環境違法行為。每年9月至10月開展揚塵污染源管控監督幫扶;每年10月至11月開展供暖燃煤鍋爐污染源監督幫扶;2025年5月至9月開展揮發性有機物監督幫扶。(市生態環境局、市公安局、市市場監管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十二)加強決策科技支撐。對臭氧來源、生成機理和傳輸規律進行研究分析,深入挖掘生成臭氧前體物的減排措項目。到2025年,完成污染源排放清單編制(大氣污染物和溫室氣體排放融合清單編制項目),建立工業源VOCs組分清單和農業源、生活源排放清單,力爭形成污染動態溯源能力。(市生態環境局、市科技局、市市場監管局、市氣象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九、落實各方責任,開展全民行動
??(二十三)加強組織領導。各縣(市)區政府、經開區管委會對本行政區域內空氣質量負總責,要把大氣污染防治作為財政支出的重點領域,市直有關部門統籌做好專項經費保障。市生態環境局會同有關部門加強統籌協調,做好調度評估。(市生態環境局,各有關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十四)強化監督考核。將空氣質量改善目標、重點攻堅任務完成情況作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成效考核的重要內容。對超額完成目標和任務的地區給予激勵,對問題突出的地區實施懲,視情況開展專項監督幫扶。(市生態環境局,各有關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十五)開展全民行動。各相關部門要廣泛宣傳解讀大氣污染防治政策舉措、進展成效,通過民心網、12369等多渠道受理大氣污染違法行為舉報。全市主要新聞媒體做好公益宣傳,倡導綠色文明環保生產生活方式。(市生態環境局,各有關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一、起草背景
??2024年7月1日,遼寧省人民政府關于印發《遼寧省空氣質量持續改善行動實施方案》的通知,為貫徹落實省方案要求,深入打好藍天保衛戰,切實保障人民群眾身體健康,以空氣質量持續改善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本方案。
??二、起草過程
??今年7月底,我局組織人員起草方案,于8月5日和9月11日兩次征求市發改委、市公安局、市農業農村局、市衛健委、市應急管理局、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市財政局、市工信局、市氣象局、市交通局、市住建局、市自然資源局、鐵嶺海關13個市直相關部門意見,并按照征求意見修改完善。
??三、主要內容
??本《實施方案》主要包括九部分內容。
??一是主要目標。到2025年,全市PM2.5平均濃度降至34微克/立方米以下,優良天數比率達到88.3%以上,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數比率控制在0.7%以內,氮氧化物和VOCs排放總量比2020年下降比例達到省考核要求。
??二是優化產業結構,促進產業產品綠色升級。提出遏制高耗能項目上馬、推動產業綠色低碳發展、實施低VOCs原輔材料源頭替代3項任務措施。
??三是優化能源結構,加速能源清潔低碳高效發展。提出大力發展新能源和清潔能源、積極開展燃煤鍋爐關停整合、持續推進清潔取暖3項任務措施。明確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達到13.7%左右;電能占終端能源消費比重達15%左右;城市建成區基本淘汰35蒸噸/小時及以下燃煤鍋爐。
??四是優化交通結構,大力發展綠色交通運輸體系。重點關注了持續優化調整貨物運輸結構、加快提升機動車清潔化水平、強化非道路移動源綜合治理、全面保障成品油質量四方面任務。明確到2025年,鐵路貨運量比2020年增長10%左右,鐵路貨運量占比達到15%左右。
??五是強化揚塵污染防治和精細化管理。提出加強揚塵污染治理、加強礦山生態修復治理、加強秸稈綜合利用和禁燒3項任務措施。明確到2025年,裝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積比例達到30%,秸稈綜合利用率穩定在90%以上。
??六是降低污染物排放強度。提出強化VOCs全流程全環節綜合治理、推進重點行業污染深度治理、開展餐飲油煙、惡臭異味專項治理3項任務措施。
??七是完善大氣環境管理體系。提出實施空氣質量達標管理,完善區域大氣污染防治協作機制、完善重污染天氣應對機制3項任務措施。
??八是加強能力建設,嚴格執法監督。提出提升大氣環境監測監控能力、強化大氣環境監管執法、加強決策科技支撐3項任務措施。
??九是落實各方責任,開展全民行動。提出加強組織領導、強化監督考核、開展全民行動3項任務措施。
??解讀單位:鐵嶺市生態環境局
??解讀人:李多
??聯系電話:024-79890016